县长在陇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2013年工作回顾201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内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长在陇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县长在陇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内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目标和全力打造“一都、两中心”的目标定位,积极抢抓中央和省、市各项政策叠加机遇,着力应对经济运行各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干旱、雹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4.3亿元、20.5亿元和2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6%1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6:35.4:38.6调整为25:35.9:39.1

──投资消费增势强劲。预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4亿元,同比增长15.5%;进出口总额达到185万美元,同比增长189%

──财政金融再创新高。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预计达到6.84亿元,占年初预算6.11亿元的111.9%,同比增长36.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预计达到91亿元和79亿元,存贷比达到86.8%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县财政安排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0.3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6069元和4630元,较去年分别增加2451元和70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贫困面从去年的39.3%下降到33.1%

──小康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实现程度达到70.1%,较去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回顾总结2013年的政府工作,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围绕投资拉动抓项目,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紧扣“3341”项目工程启动实施,落实项目前期经费800万元,谋划储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431396亿元,完成前期工作的299146.3亿元。争取各类项目203个,到位政策性资金8.4亿元;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级规划项目594.01亿元,争取资金2.95亿元。引进各类项目17项,到位资金29.93亿元,同比增长57.5%;积极组团参加第十九届兰洽会暨民企陇上行活动,签约各类项目21100.28亿元,签约金额位居全市第一。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6项,总投资达202亿元,完成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30.6%,直接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二、围绕产业开发调结构,现代农业加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6601万元,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03座,塑料大棚2200亩,优质林果基地2.2万亩,中药材、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1万亩、42万亩和42.3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5.48万吨、58.9万吨和25.78万吨,中药材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元,所占比重达到24.9%,较去年净增195元;县财政安排贴息资金300万元,落实畜草产业贷款1.03亿元,引进投放基础母牛羊1.6万头(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73户、标准化养殖场(小区)46个,加工转化玉米秸秆48.4万吨,初步形成了中药材、马铃薯、畜草“三足鼎立”,设施集约农业、旱作高效农业、特色林果业齐头跟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面启动总投资17.3亿元的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设施畜牧业、梯田道路、林果基地等项目74项,完成投资2.4亿元,创建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和平台。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组建成立了6个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总投资600万元的陇西县中药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将1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整体划转到县畜牧兽医局实行统一管理;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流转土地10.7万亩,流转率达16.4%,较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新培育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258个,组建成立全市首家农副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代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的实施方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等各类扶贫开发项目75个,完成投资2.29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74万人。

三、围绕构筑发展高地建平台,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立足打造千亿元园区和循环经济升级版的目标,切实加快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亿元,新建园区道路615公里、桥梁4座,铺设各类管网30公里,总投资6000万元的科技孵化中心基本完成室内外装修工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新引进总投资达30.8亿元的神威福佳现代中药特色饮片及提取物等项目13项,完成投资15.74亿元;实施总投资6.8亿元的三迪公司甘草酸铵盐提取生产线等循环化改造项目10个,完成投资3.54亿元,成功探索出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化发展模式,园区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聚集效应更加突出,承载开工建设一方制药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千万元以上工业类项目46项,完成投资24.3亿元,其中大禹节水年产8000吨高新节水材料生产线改扩建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4.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累计达到25家,完成产值49亿元、增加值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26%;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0.8亿元,增加值16.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0.2%,增加值比重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借助园区发力,铝冶炼及制品和中医药两大区域首位产业实现产值44.7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2%。我县被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评定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县”之一,被省工信委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围绕打造美丽陇西夯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年初确定的总投资121.06亿元的66个城建项目开工53个,完成投资45.02亿元。其中,新建西城路、西园路等城区主次干道1212.4公里,改造长安路、北城路等严重破损道路44公里,打通天宝路、中天路等道路6条,修建西园路西河桥等桥梁4座,城区“三纵十横”的路网结构基本成形;总投资4695万元的药都大道排污干管埋设等3个供排水项目完成投资1259万元,埋设管网17.1公里;全力加快城区集中供热后续工程建设,新改制分散供热点3个,铺设改造二、三级供热管网6公里,集中供热面积从去年的120万平方米扩大到240.6万平方米;完成渭水文化生态风情线李唐盛世景观节点建设,310国道东门口至三家店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药昌路、西园路高速出口等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7.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亮化率分别达到25.2%96%。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总投资16.3亿元的首阳镇朝阳路等54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全面加强城市综合治理,积极创新、理顺体制机制和机构设置,制定出台了城市治理、土地和房屋征收、居民建房等规范性文件6个,组建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协调领导小组和巡回法庭、警务室、公证室,建立完善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执法治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大环卫、执法装备配备力度,县财政拟安排资金购置餐厨垃圾车、大型洗扫车、电动执法巡逻车等城市环卫、执法设施;组织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法违章建筑清查等专项整治活动6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944份,纠正各类违规行为821起,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14起。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引洮一期城区供水扩建工程完成首阳水厂、2座高位蓄水池以及43.1公里输水管道建设,陇通农村供水工程完成马河水厂、高位蓄水池、泵站以及990公里输水干支管建设,2.62万亩田间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埋设村级管网2137公里、入户率达86%2012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马营至云田二级公路、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等5项道路交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69亿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法关闭重点污染企业3家,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等37.06吨,万元GDP能耗下降3.33个百分点,总投资482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完成天定高速绿色通道、面山绿化及退耕还林补植3.8万亩,新修高标准梯田4.86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68平方公里。

五、围绕深度融合创特色,文化商贸日益繁荣。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设立了250万元的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新培育发展华盛影视等文化旅游企业20家;投入资金5000万元,全面完成李家龙宫原有古建筑加固维修以及李氏文化博览馆、龙宫广场等基础配套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李家龙宫被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黄金旅游线路重点建设的11个综合景区之一;加大文物保护和申报力度,威远楼成功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和第六届中国•陇西中医药博览会,陇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产业集聚人气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5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83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78万元,同比增长47.5%。全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编制了《陇西县商业网点规划》,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全年实现交易额16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首阳中药材地产交易市场完成整体搬迁,交易规模较以前扩大两倍;总投资36.1亿元的康美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等8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开工建设6个,完成投资6.65亿元。着力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大力发展信息网络、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全县3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移动手机用户达到34.7万户;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达到19家,中介咨询机构达到61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3家。

六、围绕培育创新增活力,财税金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和科学调度,加大重点税源企业培育扶持力度,铝冶炼及制品和中医药两大区域首位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日益显现,仅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全年上缴税金达1.75亿元,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达3370万元,一方制药公司达3223万元,两大产业累计上缴税金2.8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0.9%。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发展”的要求,严格财政预算执行,全年完成各类支出21.5亿元,其中民生类支出5.5亿元,工资及运转支出8亿元,项目建设及产业扶持支出8亿元。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规定,压减公用经费20%,全部用于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机制、引机构、抓创新、防风险”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建设,设立了150万元的县长金融奖,在全省县区首家签订了金融工作责任书;加大“引行入陇、推行下乡”力度,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招商银行和甘肃银行设立服务网点,成都农商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工作进展顺利,新增小额贷款公司7家,引进资产评估机构1家;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畜草产业“保证保险贷款”、中药材“仓单质押贷款”、农合社“联保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放贷款721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特色产业、小微企业、重大项目建设贷款42亿元。

七、围绕民生改善解难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县财政投入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占到财政总支出的47.9%。省、市确定的实事全部办理落实到位,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落实率分别达到90.8%91.6%。积极应对干旱、雹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多方筹措安排资金450万元,全力扶持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广泛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397.2万元,组织公安干警、医务人员、驻陇官兵400多人(次)及时赶赴漳县岷县“7#8226;22”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救援;全面启动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菜子镇特色小城镇和3个集中安置区规划设计完成初稿编制。突出抓好民生保障工程,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6.1%96%96.4%;城乡低保提标工作顺利完成,保障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245元和158.9元。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救灾救助等各类资金1.13亿元。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03.83万元,续建新建的2711套保障性住房和29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县一中教科研综合楼等教育项目108个,完成投资1.3亿元,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县普通高中录取5305人、录取率54.9%,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708人、上线率为38.2%,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定西工贸中专顺利通过首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验收,全市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总投资1.37亿元的卫生项目9项,县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新建村卫生室23个,全面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4个,科技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7%。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全县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控制在14‰、7‰和109以内。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全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保持在167.55万亩和144.75万亩,全面完成通安驿等6个乡镇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协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8189万元,争取到位帮扶资金2.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80项,为困难群众帮办各类实事1.3万件。着力改善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条件,筹措投入资金619万元,改造村级办公场所37处,配备灶具等生活用具215台(套)。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年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952件、成功率达98%以上,受理来信来访385件(次)、办结率达98.7%;成功举办了“阳光在线•走进陇西”大型户外现场直播节目活动,受理解决问题140多个。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大检查活动8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问题2515条。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完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机构配备和职能划转重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33起,查处各类行政治安案件4679起,全县社会始终保持和谐稳定。同时,侨务、兵役、档案、气象、体育、残疾人、广播电视、民族宗教等其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八、围绕效能建设转职能,履职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在推进发展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在县政府班子成员和部门领导干部中倡导树立了运用科学统计分析法指导经济工作、依照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运用区域经济理论推动科学发展、运用科学规划统领可持续发展、运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大理念,有效提升了指导经济发展、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全面加强制度机制创新,在健全完善民主决策、依法行政、调查研究、项目管理以及财政经费监管、人事编制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县长“碰头”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和统计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健全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改造新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7个、村级(社区)便民服务站226个、社级便民服务点1287个,在乡镇全面推行乡村社三级干部民事代办制度,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融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84项、非行政许可项目4项。全面开展公务接待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及时清理规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规定”、市委“八项规定”以及县委贯彻落实意见,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和“四风整治”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行政效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先后对10个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训诫谈话,对15名责任人给予了政纪处分。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盯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挑战,在探索中砥砺奋进,在求实中开拓创新,在攻坚中谋求突破,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喜人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府各部门、驻陇各单位履职尽责、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陇单位和公安干警、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高,规模以上工业和新型工业所占比重偏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比较繁重。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三农”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增速偏小,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征地搬迁难度加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支出结构不优,政府债务较重,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产业深度开发的能力较弱。部分金融机构服务理念不新,信贷产品创新乏力,企业对股权、债券、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认识和运用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四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社会关注的环境卫生、就业保障、交通秩序、城区供暖、市政设施、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焦点热点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农村环境治理任务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与建设美丽陇西还存在差距。六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和深度仍然不够,个别部门和公务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力、执法不严、效率不高、作风不优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推进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人民生活幸福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证,站在新起点奋力开启推进陇西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县,全力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坚持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做大优势工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1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计划之内。

(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市工作会议之后,个别指标还要作调整)

上述预期指标,是本着“量力而行、积极作为,实事求是、稳中有进”的原则,认真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经过反复测算、上下衔接确定的。为了确保全面完成预期目标任务,2014年要突出“六大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突出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优化投资结构、积蓄发展后劲的强大引擎,紧盯“3341”项目工程实施,认真谋划生成一批能够引领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储备“三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完成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前期编制150个、审批75个。切实抓好城区供水管网、易地扶贫搬迁等总投资170亿元的98个重点项目争取工作,特别是抓好已纳入省级规划的59个总投资4.01亿元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争取,确保全年争取到位国家政策性资金7亿元以上。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全年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引进资金80亿元、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力争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形成实物量。重点组织实施一方制药现代中药自动化提取生产线扩建、神威福佳现代中药特色饮片及提取物等130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总投资4.01亿元的菜子镇特色小城镇建设、3个集中安置区等59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抓好引洮一期扫尾工程以及通水调试和管理机构组建等工作,确保明年按期顺利通水;加快2013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全面启动渭武高速碧岩段、310国道峡口至文鸳段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马云二级公路、安福公路建设,实施通畅工程22110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70%,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以上。同时,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定指标,靠责任,严考核,严格按照“四制”要求管好项目,确保项目规范运行。

二、突出富民产业培育,深入实施“1236”扶贫工程,着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以做大做强富民多元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科学规划抓引导,示范引领建平台,培强产业促增收,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和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按照我县《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集中资源,整合项目,聚焦重点,倾全县之力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力争全年争取各类扶贫资金3.44亿元,实施中和农信小额信贷、世行贷款产业扶贫、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扶贫项目92个,减少贫困人口3.07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6.1%以下。加快推进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资金19.6亿元,实施深圳创益新能源公司4000亩光伏大棚农业建设暨120兆瓦光伏发电和设施农牧业、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49个,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切实加大富民多元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力度,中医药产业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一平台,积极引进推广适宜、优质、高产中药材新品种,全力打造国家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托一方制药、中天药业、奇正药业、神威福佳等大型制药企业开发生产中成药、中药养生保健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畜草产业在全力抓好良种引进、规模养殖、饲草转化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畜禽交易市场和畜产品加工园,健全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加快打造全省养殖强县。马铃薯产业紧盯繁育良种化、种植标准化和加工高端化,依托清吉集团马铃薯食品工业园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全面转型。菌菜产业以打造全省重要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为目标,积极推广栽植高档果蔬品种,加快气调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林果产业突出特色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核桃等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和加工转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特色产业培育,以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项目为依托,进一步规范提升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服务水平,组织实施好总投资55.69亿元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云田镇农贸综合市场和康美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天马集团高速公路物流港、桥南家居建材城等商贸物流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经营体系,增加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扶贫开发纵深发展。在继续增加农民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同时,主攻财产性收入,全力抓好农民增收,实现“1236”扶贫工程的核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9%

三、突出企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壮小扶微”工程,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把工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整体实力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扶持小微企业成长,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打造千亿元开发区,加快建设全省工业强县。通过引大入陇、靠大联强、兼并重组、培育品牌等措施,切实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全力抓好总投资81.8亿元的奇正药材无公害特色饮片及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等58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44.51亿元以上,加快培育1个超千亿元的产业和1个超百亿元的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主攻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航母”和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小巨人”,扶持一批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财政支撑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不断优化全县工业内部结构,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竞争实力,力争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总数达到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加值19.7亿元,工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3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51.6%36.2%。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制定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和鼓励全民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扎实开展服务企业行政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做好服务企业的加减乘除法,依托县中小企业助保中心解决融资瓶颈,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和村组(社区)引进培育民营经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主动创业,努力把陇西打造成为人才创业的首选之地。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力争年内新增经济组织700家,全县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200家,非公经济产值达到111.6亿元,同比增长24%,切实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抢抓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良好机遇,着力理顺体制机制,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整合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确保南河西路等8条园区道路和天宝路下立交等6座桥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污水处理、集中供热2个项目尽快批复建设,科技孵化中心明年5月底前全面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实施,确保中天药业中药材产业循环化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项目全部建成投用;跟紧盯牢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新引进成药制造、中医药补链等高端化、精细化项目15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新引进入驻企业30家,总数达到608家,总产值达到83亿元,真正将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链条最长最全、特色最为鲜明、循环化水平较高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的升级版和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四、突出文化旅游融合,深入实施“品牌创建”工程,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优化三产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新型产业,充分挖掘全县人文旅游资源,把李氏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打造成为推介陇西的“金字招牌”。抢抓李家龙宫被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黄金旅游线路重点建设的11个综合景区之一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按照“一带两园六区”的规划布局,尽快完成《陇西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华夏陇西李氏文化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依托文化旅游项目实施,深入开展陇西中医药养生文化追溯、挖掘、宣传、开发等工作,不断提升全县文化旅游发展整体水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王了望专题纪录片拍摄工作,全力打造人文文化品牌。及早启动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十五届二次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球李氏恳亲大会和第七届中医药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不断扩大陇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作用,扶持华盛影视、陇西堂、昊翰等文化旅游公司发展壮大,确保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5亿元,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5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3%41.5%

五、突出民生改善,深入实施“人民福祉”工程,着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西。一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就是实现人民幸福。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失业失地、社会化养老保险政策,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医疗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参合率分别达到95%98%97%。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工作,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00人。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3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0户。根据财力情况,建立低收入人群工资稳步增长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抓好雪山初中等10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陇西思源实验学校等教育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百姓舞台”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全县无线电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开展“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总投资7800万元的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和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确保全县恩格尔系数控制在41%以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4.1%。二是改善城乡群众人居环境。一方面,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切实抓好总投资152.97亿元的75个重点城区基础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64亿元以上,确保中天路、北环路东段等10条续建道路及龙宫路三期、药都大道通安路至辽西河和龙宫路三期至高速公路引线段等7条新建道路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对东大街、文峰人民路等5条道路进行改造,在南大街、长安路、渭州路等路段新建人行过街天桥。全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积极争取总投资1.7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扩建和城区供水管网建设项目年内下达投资计划并开工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2.59亿元的兰成渝输油管道改移、城区天然气工程及渭河干流巩昌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在城关和文峰分别规划建设夜市小吃一条街,购置增加移动式公厕。通过“向上争一点、企业筹一点、住户拿一点”的方式,下大力气抓好影响城区集中供热质量的老旧二、三级管网改造维修,全面完成东大街、南大街等路段18公里二级管网和荣景园等14个住宅小区10公里三级供热管网改造,确保稳定正常供热。全力抓好渭水文化生态风情线和西城路、药都大道、西大街、北城路等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安装各类灯具350盏。在城区绿化和面山绿化中积极搭配栽植金银花等适宜中药材品种,着力提升“中国药都”城市韵味。扎实推进仓门街、三元街、西园、西城、文峰开发区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59亿元以上,完成改造面积5.5万平方米。进一步修编完善各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多管齐下,实施一批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上台阶的民生项目,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积极引导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有序向城镇转移,确保2014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3%,提高1.5个百分点。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突出地域风貌和文化传承,切实抓好菜子镇药兴路等48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2.5亿元以上,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人口吸纳能力,着力打造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城乡环境治理,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为目标,牢固树立精细化城市治理理念,健全完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全民素质提升、市容卫生整治、交通秩序规范、公用设施建管、生态环境改善、规划建设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整体形象,全面启动县改市工作。坚持以同步推进城镇节能减排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用发展的方法、在发展中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建立完善重点工业企业环保诚信体系,依法关闭一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督促重点企业全面配套环保设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确保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2.5个百分点;全力抓好20137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加快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修梯田5万亩以上,完成小流域治理60平方公里、面山绿化2万亩、权安路绿色长廊13公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面加强以中药材市场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为重点的监管巡查,切实防范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大农业机械、道路交通、工矿企业、石油天然气管网、河道防汛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全力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扎实搞好双拥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军地军民关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争取将住宅小区、金融网点等重点领域视频监控系统并入110指挥中心,在城区重要路段和新建路段新配套安装一批监控设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六、突出改革创新,深入实施“能量聚合”工程,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发展动力、集聚正能量的重要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通过改革聚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陇西成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汇流和聚集的洼地。扎实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流转率达到24%以上,新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个、家庭农场10家。扎实推进林权综合配套改革,稳妥推进集体林权流转,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楚、经营主体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扎实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引洮工程管理机构建设,合理确定用水价格,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课程教学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大病保险试点,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和政府采购,切实增强财税保障能力;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财政专项经费监管,严格控制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切实加大对教育、文化、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运行县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争取招商银行、甘肃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并完成村镇银行组建,支持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全力构建快捷便民、普惠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围绕全县产业开发和民生项目,重点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大额中长期贷款,积极引导企业通过BTBOT和股权、债券、票据等形式开展直接融资,着力化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下放的彻底下放,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尽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愿望和新期盼,政府系统惟有敢于负责、全力服务、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必须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清廉型政府。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执行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切实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全县法治化水平。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决策、依法行政、调查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积极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和采纳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确保权力规范、透明、阳光运行。二是坚持务求实效,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符合发展实际、符合群众利益,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办理和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政企、政资、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做到“有限管理、无限服务”,以优质的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三是坚持从严治政,着力建设清廉型政府。严格执行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规定”、市委“八项规定”以及县委贯彻落实意见,坚决反对“四风”,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切实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编制、人事、财务、国有资产和非税收入等重点领域管理,健全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监督机制,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树立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和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鼓实干之劲,蓄跨越之势,聚和谐之力,全力推动陇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陇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人民代表大会 陇西县 县长 县长在陇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