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1篇

篇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桥职校

  机械组

  潘爱红

  优化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般来说,教学设计过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优化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优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

  全面——目标的设置要包含有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即三维目标。具体——对识记、理解、运用等行为要求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评定标准和依据,该教学目标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节课。适当——即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有因材施教措施。明确——即教学目标表述要准确,简明。

  教学目标是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教师对此章、此节、包括整个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对所教授的学生非常了解。

  《方向控制回路——运用换向阀实现方向控制》一课依据机械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琢磨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方向控制回路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运用换向阀的方向控制回路的组成、进回油路和动作性能。

  3、能按照方向控制回路图准确连接实物换向回路。

  4、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首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连接点。此时,理解教材最重要;

  教学方法这个法,那个法,不理解教材就没有法。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注重吃透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主题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法?”、教材离学生越近发挥作用越好。

  树立“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现代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情,既包括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思维水平,具体分析学生的基础,还要包括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掌握什么,还应该学会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的兴奋点、疑点、重点和难点。

  应做到:教学内容要统观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知识内容,要确定适当的深度和广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方向控制回路——运用换向阀实现方向控制》一课选自《液压与气动》一书,本教材没有将课程项目化,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两元分离。我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为液压传动系统基础知识、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及液压基本回路,再把每个项目分设为若干个课题。方向控制回路是液压基本回路的第一节课,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根据市场调研、学生将来的岗位群,我把这节课定位为教会学生去读懂方向控制回路图并能按照回路图进行实物连接。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当今通用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种,比如:口述法、直观法、研究法、发现法、启发式、范例法、演示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才有可能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2、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3、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上这节课时,我也根据需要采用了许多教学方法。比如突破难点采用模拟透视法。制作液压回路的FLASH动画进行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三位四通换向阀在不同工作位置时,四个油口的连接关系、看到油液的流动情况、液压缸活塞杆的运动;突破重点又采用实物演示、视频助学、实践操作。教会学生观察液压元件的铭牌,使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与实物元件进行一一对应;拍摄快速接

  头接法的视频,使学生能够看清并掌握快速接头的插拔方法;购买元器件,让学生进行液压回路实物连接的技能训练。种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进而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传统的教学媒体有利于学生实际观察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如何选择使用教学媒体呢?我们必须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师生双边活动的需要,选择最佳媒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现代化结合后,再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这时我们选择的教学手段才可以说是优化的。

  这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效果不错,实物也让学生有参与感,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一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

  在“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模式中,体现的是以任务为引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般采用以下步骤:1、创设情境,出示任务。2、分析任务,明确方法。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而另一种当今普遍的引导文教学法,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培养学员独立、协调工作的能力,教师把握自己辅导的角色位置。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阶段:咨询、计划、策略、检查、评估,即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过程控制、成果评定。

  无论哪种模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除设计优化各教学环节外,还要合理安排各环节的顺序和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并优化相连两个环节的过渡和衔接,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在《方向控制回路——运用换向阀实现方向控制》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引领型。第一步,明确任务。以平面磨床工作视频为导入,感性认识方向控

  制回路的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习方向控制回路图和按图进行实物连接。第二步,回路的识读。熟悉图纸及元件。教师逐个出示各种相关液压元件,学生对照实物进行图纸识读。教师对回路中用到的元件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该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安装方法,明白回路的原理。第三步,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回路的安装和调试演示,强调步骤、过程及注意事项。第四步,分组练习。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按照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回路的安装与调试,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个别辅导。第五步,综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完成任务过程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教师点评。第六步,拓展提高。在全体学生掌握该回路后,对该回路作一部分的改变,让学生自我探究。最后,布置作业,完成该项目的教学。整个过程设计合理,符合教学实际,实现了实践深化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的学生易于接受,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六、评价过程的优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采用标准化测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化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

  多元化教学评价包括:评价的全程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它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以观察、记录、让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实验、表演、展示、口头演说、检核表等多种方式进行,所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评量也是从多个方面、多种能力综合进行,是一种更加全面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就尝试采用了多元化评价,主要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评价方式,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度、交往状态、情感状态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未做教学评价表,因为仔细琢磨这表真不好做,白纸黑字落下来怎么评价都有不足,所以,还是师生一起嘴上评价了。

  整个教学设计是由液压元件的功能转换到换向阀方向控制回路图,再由回路图中液压元件符号过渡到实物,进而组建液压实物回路,实现回路原理图向实物回路的转型,达到用回路图指导实物连接,用实物连接加深回路图的理解,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逐步到位,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当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

  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推荐访问: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实效 实效 教学过程 课堂